母親因為膀胱原位癌,必須作卡介苗(BCG)治療,
由於母親是洗腎病患,無法做到全劑量的治療,
只能一次做一半的劑量
第一次做完後,母親並無副作用
第二次作治療當天母親剛好胃不舒服
當天她還是作了BCG治療
第二天早晨四點多
母親發燒到四十度
全身顫抖
無法行走
只好叫救護車送到高雄榮總急診
急診抽血檢查發現母親的血小板只四萬多
白血球低到只剩下一千多
血壓只有80幾

由於血壓不穩 加上白血球過低
當天馬上住進醫院

住到醫院做的治療就是打升壓劑和注射血小板
母親的泌尿科主治醫生蔡政諭醫生認為應是對BCG治療產生的副作用
因為母親有肝腎病
所以副作用比較大

住了幾天高雄榮總
母親白血球回升至五千多
醫生說可以出院了
且將下一次治療延後一周

@膀胱癌的卡介苗免疫療法@

長庚醫訊
泌尿外科主治醫師 王大民


膀胱癌是生殖泌尿系統腫瘤中很常見的一種,而其中表淺性膀胱癌約佔7成左
右,在治療上如果早期發現,可以經尿道使用膀胱鏡刮除膀胱腫瘤,再使用抗癌
藥物局部由膀胱灌注治療,如此可以達到相當好的治療效果。而卡介苗(BCG)
免疫療法就是指以卡介苗取代一般的抗癌藥物,來做膀胱灌注治療。我們都知道
卡介苗是一種由牛結核菌培養成無毒而帶抗原免疫性的菌種,它在20世紀前半期
是作為預防肺結核的疫苗,而下半世紀起又扮演了人體免疫系統刺激者來治療癌
症的角色。 最先將BCG灌注膀胱內作為預防及治療膀胱癌的是加拿大的Morales於
1976年的報告。BCG對皮膚癌及膀胱癌能有較好的療效,主要是它們可直接與腫瘤
細胞作用產生特定的免疫反應,在動物實驗中已證實BCG疫苗的活性與所得的免疫
反應強弱呈正相關係,此外,菌落數目(CFU)也是一種達到療效的重要因素。本
院目前使用的菌種是加拿大的 Connaught 菌種,其使用劑量是81mg溶於50ml生理
食鹽水中,內約含9×108 菌落生成單位的菌數。

臨床上BCG主要是用來:

1.預防表淺性膀胱癌手術後的復發,
2.殘留膀胱腫瘤的治療,
3.膀胱原位癌的治療。

統計結果發現,BCG 膀胱灌注療法對於原位癌治療效果最佳,約在8090%之間;而
對於表淺性膀胱癌的預防作用,則平均在6070%左右;對殘留腫瘤的治療則不一,
需視腫瘤大小、數目及深淺而定。但是BCG對預防復發的效果,經多處醫療中心多
次的比較試驗已證實較其他的化學藥物如thiotepa,adriamycin 等為佳。一般常
用的BCG 療程是每週1次,連續6週及術後第3個月的每週再1次,連續3週的維持療
法。另外,有學者建議當完成1次6週療程後若再復發時,可考慮再給予病人1次6週
的療程,他們相信可將反應率由60%提高至80%。 雖然動物實驗已獲知BCG 注射體
內可誘發的免疫抗癌機轉,但仍有許多未知之處。其中為人所熟知有局部的發炎反
應後,其與癌細胞或膀胱黏膜內層的物質結合所產生的一系列變化,包括抗體形成
、活性T淋巴球增加、自然殺手細胞的增加、吞噬細胞的增加、第二白間素的增加及
淋巴間素活化殺手細胞的增加等。除上述全身性免疫反應外,局部的膀胱壁上也可
觀察到T淋巴球、B淋巴球、吞噬細胞、單核球、組織抗原活性細胞的增加等。表
淺性又多發性且有復發高危性險的病患,是最適當作BCG 灌注治療者。BCG 治療殘
留膀胱癌最好是小體積( 2cm)、乳突狀或復發而不適合手術者。至於膀胱原位癌無
論是原發或再患,都很適合作BCG 灌注治療。但是如果膀胱癌已深入肌肉層或侵犯
至輸尿管或攝護腺者,及屬於初患者,其臨床分期是0期且分化良好(grade)及單
一病灶小於3公分者,都是不必也不適合作BCG 膀胱內灌注治療。關於治療時局部最
常見的副作用,就是膀胱疼痛、血尿、頻尿等症狀,一般約持續12天左右,嚴重者
可利用INAH 抗結核藥及止痛、解痙劑等即可得到舒緩。而全身病症最常見是發燒或
類似感冒般症狀,一般是微燒,超過39℃以上者僅占2%左右,一般給予退燒鎮痛藥
物即可消除症狀。 卡介苗膀胱灌注療法,已被視為預防表淺性膀胱癌復發及治療殘
留癌及原位癌的第一線治療方法。由於其反應率極高,目前最新的報導已朝向應用
基因工程再重組BCG 發展,期望能人工改造BCG 使其釋出更強的活化因子來加強抗
癌的功能,也許未來在腫瘤的免疫法的領域上,BCG 會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un04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